南阳理工学院
争作一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的领跑者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国家落实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重要决策和举措,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南阳理工学院已较早开始积极探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路,2016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国家百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高校后,持续完善办学定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凝练了一批应用型专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就业创业高端平台,推介落地了一批社会服务项目,省示范校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正向着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完善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力提升人才质量
南阳理工学院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项目驱动、全员参与、专家指导、专题研究、四级联动、逐级负责、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将省示范校建设分为7个“建设工程项目”并分解为若干“行动计划”推进建设。该校先后举办了“深化转型发展和省示范校建设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类型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定位等,增强了学校深化转型发展的定位自信、方向自信、路径自信和前景自信。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了以岗位群、产品群、企业群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产业、行业资源,力求课程内容、教学环节与相关群体的核心能力需求相对应,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即能熟练掌握相关行业或岗位的核心技术,实现课程学习和岗位需求的有机对接。
基于OBE理念,按照“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结构,学校组织编制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要求与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较低等问题,基本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5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注重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软件工程等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3+1”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校企双主体,将课堂移到企业、工程实景引入学校。实施“五个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建双师队伍,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进而推广到其他专业。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美国GE、德国博世、中国长城计算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开办了“九州通班”“宇通班”等30多个校企合作班,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南阳高新区共建“南阳中关村领创空间”,校企共建省工程实验室,与中兴通讯共建新思学院。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教师工作坊,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定期选派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组织博士与南阳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对接,开展博士团进企业活动,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605人,占比达到48.7%。
对接区域产业需要,凝练学科专业集群
围绕服务南阳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仲景故里、中原粮仓等发展战略以及支柱、新兴产业,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专业群、人才链与南阳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机对应和对接,凸显了工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学校应用型专业占比90%以上。
实行“大舰战略”,学校着力构建区域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南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光电信息产业、土木建筑业、仲景医药产业、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业等六大专业集群。
学校先后组建了121个科技研发服务团队,为地方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研发难题,先后为它们提供技术革新、改造、新产品170余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近百家单位选择与该校进行合作,一批项目已落地开花结果。
坚持创新带动创业,形成就业创业特色
建设就业创业通识教育专职队伍、全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通过精心培育名师团队,引入SIYB创业教育体系,创建了“1+3+X”教育模式;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切实发挥中关村领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三融众创空间等平台优势,打造师导生创联合体,强化创新实践和项目孵化,持续推进新概念就业基地建设,通过创业引领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高校平均月薪。学校也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众创空间”和“河南首批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基地”等。2016年9月,学校“三融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下一步,南阳理工学院将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主动邀约产业、行业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学校建成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中的领跑者。